为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加强中药学专业一流本科课程建设,5月8日,中药分析课程团队联合江苏康缘药业智能化研究所开展了产教融合中药生产过程分析沉浸式教学活动。
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分析学》课程联盟副理事长张丽教授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为课程导入,向同学们强调了中药生产过程分析在智能中药工艺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随后,江苏康缘药业智能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校友徐芳芳博士通过腾讯会议连线的方式,带领同学们走进中药智能工厂,在真实情境中沉浸式体验质量源于设计理念在中药智能化生产中的应用。并以热毒宁注射液为例,详细解析了制药过程中影响中药质量的关键物料属性、关键工艺参数和关键质量属性及其相互作用关系,进一步展示了近红外光谱过程分析技术如何应用于中药制造的智能决策和智能调控,让同学们身临其境,体验了人工智能在中药生产过程分析中的融合应用。徐博士强调了数据管理在中药制剂生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寄语学弟学妹们在大数据时代,平时需注重对数据的积累、管理和使用,学会运用deepseek、python等技术手段,迎接中药制药的数智时代。
最后,教务处副处长姚卫峰感谢江苏康缘药业徐博士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中药智能制造行业发展方向和最新趋势现场讲解。并对中药分析产教融合课程的建设提出了三点要求:教师应抓住到企业实践的机会,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和生产流程,提高教学水平,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同学们应积极学习AI和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合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课程团队应加强与企业与学校科研力量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教学转化。
中药分析课程是今年学校立项的七门校级产教融合课程之一,课程团队在前期联合康缘药业肖伟院士团队编写《中药分析学》产教融合教材的基础上,将通过课堂教学与企业合作的不断实践,引导同学们感悟中药分析的真实工作场景,了解中药产业发展国家战略方向以及最新职业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学习,从而提高自己未来的岗位胜任力,成为合格的中药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