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暑托班里的香囊制作,到田间地头的药材种植;从高校研学的文化体验,到基层义诊的健康守护——在江苏睢宁,中医药文化正以多元形态融入乡村生活。这背后,是省委驻睢宁县乡村振兴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联合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多方力量,以“文化传承+健康服务+产业培育”的立体路径,让中医药文化在乡村沃土中焕发新生。
文化浸润 从乡村到高校的传承路径
“艾草驱蚊、薄荷清凉,这些身边的草木原来都是药材!”7月18日,睢宁县高作镇“中医药文化七彩假期暑托班”里,李同学捧着亲手制作的香囊,淡淡的草药香点燃了他对中医药的兴趣。这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师生带来的特色课程,通过“故事讲述+香囊制作+本草绘画”的互动模式,让300余名乡村儿童在实践中感受中医药文化。
不止于乡村课堂,工作队还搭建起“走出乡村看文化”的桥梁。2025年“爱心对半分”暖冬行动中,30余名睢宁学子走进南京中医药大学,在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院体验“望闻问切”、学习五禽戏;第四届“岐黄传薪火”夏令营里,“博物馆探秘+实验室初体验+非遗技艺传承”的立体化课程,让孩子们在泛丸制作、药材拓印等实践中,读懂中医药的科学内涵与文化底蕴。
健康守护 从义诊到培训的服务延伸
“在家门口就能让省里专家看病,还学到了实用养生法!”在“橘泉行动”中医中药江苏行(睢宁站)活动中,村民们对省级医疗资源下沉连连点赞。此次活动中,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团队在睢宁县中医院完成义诊500余人次,并为基层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培训,涵盖艾灸、拔罐等10余项实用技能,直接提升了当地医疗服务能力。
从“送医下乡”到“赋能本土”,工作队推动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正从单次帮扶转向长效赋能,让乡村群众既能享受优质诊疗,也能掌握日常养生知识。
产业链接:从田间到市场的价值转化
“这片半夏田,亩产收益能有几千元!”在睢宁县的半夏种植基地,种植户望着长势喜人的幼苗难掩笑意。工作队结合睢宁沙质土壤的天然优势,将道地药材种植作为连接文化与产业的纽带,重点推广半夏种植。
为确保产业落地,工作队邀请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团队全程介入:从选种、播种到田间管理、采收加工,形成科学规范的种植体系;同时对接市场需求,推动种植户与收购方建立稳定合作。如今,半夏种植已初具规模,不仅成为村民增收的“绿色银行”,更让大家在劳作中直观感受到“药材即作物、文化即生活” 的深层联系。
随着半夏田的绿意延伸、孩子们手中的香囊飘香,中医药文化正成为滋养乡村振兴的鲜活力量。未来,工作队将持续整合资源,探索长效机制,让这股源自传统的力量,持续惠及乡村群众的生活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