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李时珍精神,传承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事业

发布者:徐钰君发布时间:2018-12-28浏览次数:2096

12月26日晚6点半,由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党委、中医药文献研究所直属党支部联合主办的“崇医中之圣,仰科学之光”漫谈李时珍精神与中医药文化传承活动在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07报告厅顺利举行,场外寒风冷雨,场内暖意融融、气氛热烈。校党委常委乔学斌副校长、党委宣传部汪元平副部长、团委姜劲松书记、学生工作处王治世副处长、中医药文献研究所直属党支部沈劼书记、药学院党委王海波副书记莅临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以学习党代会精神,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为主旨专门邀请了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陈仁寿研究员虞舜研究员,药学院院长胡立宏教授、陈建伟教授、刘训红教授5本草学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与师生共同探讨李时珍及《本草纲目》的历史典故及文化内涵,并由此延伸探讨了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承以及现代医药创新发展等问题。活动请了吴承艳曹宜尹莲李伟、梁侨丽、杨光明、乐巍等诸位参编《中华本草》的老师亲临现场。药学院中医药文献研究所全体师生党员、教师代表、研究生代表药学院中药学9年制专业全体大一新生了活动,报告厅内座无虚席



药学院王海波副书记致辞

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沈劼书记致辞

药学院王海波副书记致辞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沈劼书记致辞

药学院党委王海波书记、中医药文献研究所直属党支部沈劼书记代表主办方分别致辞。嘉宾访谈环节,5位专家分别就“时珍精神”的内涵、《本草纲目》的科学价值、参编“新的《本草纲目》”-《中华本草》的经历和体会、对中药现代化科学化的理解等问题作了精彩的解读和分享,内容中西合璧、古今交融,为现场师生奉上一场丰富多彩、启迪智慧的文化盛宴。



陈仁寿研究员

虞舜研究员

陈仁寿研究员虞舜研究员

陈仁寿所长精妙解读了“李时珍热”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将“时珍精神”概括为“求真务实,勇于实践;继承创新,敢于批判;勇于担当,光耀千秋”。他还介绍了李时珍的生平经历,阐明了李时珍身上的工匠精神对当代青年学生的指导意义,以李时珍研究蕲蛇为例教导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态度应是亲身实践,博取众长,观各家典籍,发掘新观点。

虞舜研究员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本草纲目》的成书经过及其与南京的渊源,并由此讲述了我校编写第一套中医、中药教材的光辉历史。当他说起历时22年编撰而成的《中药大辞典》(第二版)是我国当今被翻译为外文的最长篇幅著作现场响起了振奋而热烈的掌声,师生观众备受鼓舞此外,就如何读好《本草纲目》,虞舜研究员为师生们做了精心指导,并推荐了参考书目。



刘训红教授、陈建伟教授

胡立宏教授

刘训红教授、陈建伟教授胡立宏教授

刘训红教授饱含深情忆当年,“参与的专家、老师克服了重重困难,在艰苦的工作条件中完成了这部共收录8980味药材总计2800多万字当代本草大成之作”,他分享了亲身参与编撰《中华本草》的那段经历和感受,讲述了所有参编者在书籍出版后,自掏腰包购置一整套《中华本草》珍藏的故事,现场师生无不为之动容。“南中医老一辈专家严谨治学、全身心投入、无私奉献的精神至今深深感动着我希望中医药学子能够将这种精神不断继承发扬光大”,刘训红教授的话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陈建伟教授通过介绍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我校自主研发槐耳颗粒等事例,生动阐述了《本草纲目》对后世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深远影响、尤其是对现代中医药实现突破发展的重大指导意义。他激励青年师生勇挑传承创新的重担,将中医药文化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胡立宏院长以“六脉神剑时灵时不灵”巧妙作比,回应了关于中医药疗效的争议问题,从中药的分类沿革、道地性、炮制加工工艺等方面归纳分析了决定中药药效稳定性的因素,强调中药质量是中医疗效的物质基础,继而探讨了中医药如何面向现代化、科学化,对中医药未来发展路径提出了个人见解

访谈结束后,多位学生观众向嘉宾踊跃提问,专家们也予以精彩回答。活动在热烈的师生互动中达到高潮。

  校党委常委乔学斌副校长为活动做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此次活动的意义,高度赞扬活动体现了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展示了南中医的品牌,鼓励南中医学子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努力学习,将中医药文化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最后,他对到场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出了三点希望第一,希望同学们博览群书,增长知识,丰富阅历第二,希望同学们积极弘扬中医药文化精神,既要学习李时珍精神,也要学习南中医代代传承的精诚、卓越精神;第三,希望同学们抓住历史机遇,勇担时代大任,争创一流、追求卓越!





南中医药学院南中医药学院学子南中医药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