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南京大学圆满落幕,我院师生勇攀高峰、斩获佳绩,新增国家级奖项7项,实现所有赛道获奖全覆盖,助力学校再次捧回国赛“优胜杯”。我院在主体赛中3件作品入围国赛终审决赛,最终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2025年度“揭榜挂帅”擂台赛中首次取得擂主1项,并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人工智能+”专项赛中摘得三等奖1项。
药学院团队国赛获奖作品

竞赛期间,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阿东,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王艺,团省委书记潘文卿等领导莅临优秀项目落地转化签约对接会现场指导,并与我院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代表戚树扬同学亲切交流。

参赛师生合影
我院主体赛作品《急救特战“金疮药”的研发与应用》、《醒脑通途——葡萄柚囊泡赋能醒脑静微乳经鼻给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受邀作为11支获奖团队代表在本届“挑战杯”竞赛优秀项目落地转化签约对接会上进行路演展示,受到创投机构、技术经理人的高度肯定与关注。




获奖团队受邀路演展示
据悉,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中国工程院、全国学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共青团江苏省委、南京大学承办。本届竞赛共吸引来自全国2700多所高校的40余万件作品、300多万名学生参赛,共有640件和643件作品分别入围主体赛和“人工智能+”专项赛终审决赛。此外,“揭榜挂帅”专项赛分别于2024年和2025年在北京、浙江和8个主擂台城市完成比赛。
获奖团队风采展示
1.主体赛
一等奖 科技发明制作B类
项目名称:急救特战“金疮药”的研发与应用
团队成员:戚树扬、徐佳榕、宋柏辉、周纤绮、郭梦然、洪培妍、吴洪丹、席湘灵
指导老师:顾薇、王南溪、姚薇薇
项目简介:本团队基于中药“君臣佐使”配伍理论,构建丝素蛋白超分子纳米材料,兼具高刚性、仿生粘附及抗冲刷特性,可在动脉出血口快速止血,实现国内首款2分钟级动脉止血材料的技术突破。本产品在止血性能上显著优于国内外竞品,2分钟内实现免压迫动脉快速止血,出血量<3%,满足战伤急救需求。项目已形成完整专利壁垒,获全军武器装备采购资质备案,有望突破国外在战用止血材料的技术封锁,为战创伤急救提供“黄金时间窗内可单兵操作的高效止血方案”,兼具军事价值与民用市场潜力。

二等奖 科技发明制作B类
项目名称:愈满人参——中药外泌体驱动慢性创面治疗新范式
团队成员:陶善敏、穆季、张琪淼、吴云科、朱钰雅、李天娇、魏中莲、王作
指导老师:刘亚莉、曹鹏
项目简介:本项目研发了一种具备止血、抗菌、促愈等多重功能的人参外泌体气凝胶敷料。利用改性人参废渣中提取的纤维素高效富集人参外泌体,显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通过顺序冻干技术获得多孔结构,实现外泌体缓释释放。本产品突破了传统敷料的单一功能,展现出在以糖尿病足为代表的慢性伤口治疗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二等奖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项目名称:醒脑通途——葡萄柚囊泡赋能醒脑静微乳经鼻给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团队成员:胡娉婷、王心蕊、包蓉蓉、陈文静、杨宛怡、黄逸涵、郜佳琳、储一铭
指导老师:王若宁、张雯、狄留庆
项目简介:该作品将醒脑静注射液中麝香、郁金、栀子中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制成微乳以发挥缓释作用,延长药物体内循环时间。利用葡萄柚囊泡包载微乳,以提高生物利用度,延长药物半衰期,同时利用囊泡中柚皮苷成分协同治疗。表面修饰冰片引药上行,增加药物脑蓄积量。通过鼻腔给药绕过血脑屏障,副作用小、生物利用度高,实现安全、高效地递送。本作品首次将醒脑静注射液设计为鼻腔给药剂型,既能于早期快速启动神经保护,又能减轻再灌注损伤。

2.“人工智能+”专项赛
三等奖 应用赛
项目名称:智在饲海——AI赋能中药废弃资源在饲料配方中的应用研究
团队成员:董乐、黄睿文、康贞、嵇慧、陈晓艺、刘琳、朱浩、毛舜禹、梁楚雪、倪雅迪
指导老师:肖平、张静静、张霞
项目简介:团队依托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融合多学科优势,聚焦行业痛点与生态困境。团队实地走访5个养殖基地、5家药企,累计采样2640余次,行程达3000公里,创新性开发环保替抗饲料添加剂产品,精准破解产业难题。目前项目已获3项专利、3项软著及10篇论文,技术通过中试落地,拥有4项试用证明与3项合作意向书,可实现降本增效,助力农粮产业升级。

3.2025年“揭榜挂帅”擂台赛
擂主 最高奖项
项目名称:智慧中药质量“守门员”:基于机器学习的去中心化质控标志物发现与均化系统
团队成员:胡茂松、眭睿倩、王靖瑜、赵泽慧、唐心怡、王俊鹏、陆语凡、蒋佳祥、纪心怡、何晨
指导老师:马宏跃、周婧、陈卫国
项目简介:团队开发了基于智能算法的中药标志物发现与批间一致性控制软件系统。该系统采用深度学习进行化学指纹图谱特征提取,运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支持向量回归等方法关联化学成分与药效,建立VIP值、回归系数、置换检验等综合评价体系。均化配比模块采用非负最小二乘法结合穷举法寻找最优配比。这一系统推动天然药物生产从经验式向数据驱动的质量控制转变,为中药标准化生产提供高效工具。

二等奖
项目名称:基于AI技术赋能的中式餐饮制品创新方案
团队成员:俞子涵、金诗雅、李元坤、陈朝东、唐天宇、刘瀚元、王昌、黄文聪、张雨婷、裴小捷
指导老师:张兴德、钟蕾、张霞
项目简介:“福星'糕'照”项目立足于我国老龄化社会背景,针对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咀嚼消化功能衰退、营养摄入不足等问题,结合中医药“治未病”理念与现代食品科技,开发出一套个性化适老食品解决方案。项目依托国医大师体质学说,创新研发AI智慧中医检测仪,精准识别老年人体质,并据此推荐食疗方案。通过定向酶解等技术,将食药物质与乳粉科学配比,制成适老乳基预拌粉,可进一步加工为发糕等预制主食。产品兼顾营养与适口性,并运用3D打印技术优化食物质构,提升老年人进食意愿。项目旨在推动牛乳主食化,助力老年营养健康。

三等奖
项目名称: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药食同源资源营养配方应用研究
团队成员:董乐、陈晓艺、刘琳、黄睿文、康贞、嵇慧、朱浩、倪雅迪、梁楚雪、梁鹏
指导老师:肖平、郭盛、张静静
项目简介:本项目针对饲料替抗需求与中药废弃资源利用难题,首创AI 驱动的中药废弃资源饲料化技术体系。构建药食同源废弃资源化合物数据库及动物营养需求数据库,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进行智能分拣,结合LSTM算法优化酶解工艺,首创GA-IGWO混合算法优化饲料配方,开发元秣大模型,形成全链条技术方案。依托扎实学术支撑,提升养殖效益与废弃物利用率,有效贯彻大食物观,实现中药废弃资源高值化利用和创新性发展。

药学院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挑战杯”等科创赛事为重要平台,持续深化创新创业创意教育,积极引导学子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行业实际痛点,投身科技攻关一线,助力全面创新、突出实践育人,促进成果转化的工作导向,做好赛后“后半篇文章”,点燃更多青年学子的科创梦想,以青春力量见证创新与挑战的交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蓬勃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