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曹凯一行赴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开展以“玉兰·中医药文化传承”为主题的招生宣传与文化共建活动。海安高级中学党委书记董裕华,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马新飞及双方师生代表共同参与活动。活动通过“玉兰·中药园”揭牌、党建交流座谈、“玉兰精神”共研三个环节,以专业化、立体化、常态化的招生宣传方式,不断深化两校协同育人。
筑建“一园”沉浸式育人平台
晨曦微露中,曹凯与董裕华共同为“玉兰・中药园”揭牌。园内种植了宝华玉兰、山茱萸、黄精、玉竹、牡丹等十余种兼具观赏性与药用价值的中药材,旨在为海安中学师生提供“可触、可感、可学”的中医药文化实践空间。
据药学院中药资源教师戴仕林介绍,中药园的设计融合了“药食同源”理念,例如荆芥、黄精、紫苏等兼具食用与药用特性的植物,既便于学生观察生长规律,又可结合生物、化学课程开展跨学科学习。
此外,药学院还将康缘药业、苏中药业、南京同仁堂药业、雷允上药业、南通精华制药、济川药业等国内11家中药企业提供的近40种中成药捐赠给海安中学,用于科学普及和展览参观。
“中医药文化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在实践中感知其生命力。”董裕华表示,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药材种植、标本制作等活动,帮助青少年在劳动中理解中医药的精神内涵,也能让更多同学了解认识南京中医药大学。
曹凯表示:“我们期待与海安中学携手,让中医药文化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共同培育出更多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创新能力的中医药‘新苗’。”
党建引领“两校”共谋中医药育人创新
交流座谈中,曹凯对海安中学长期以来为南中医输送优质生源表示感谢。他指出,两校在育人目标上高度契合——海安中学以“敦品励学、自强不息”为校训,南中医药学院秉承“尚德务实、精诚卓越”的院训,双方在红色教育、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具有广阔合作空间。
曹凯强调,两校将进一步通过党建引领深化合作,深化“中医药文化+思政教育”一体化项目,构建从中学到高校的贯通式培养体系。
董裕华表示,海安中学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校本课程,探索“高校教授进中学课堂”“中学生课题研究”等创新模式,为中医药事业储备兼具文化自信与科学素养的后备人才。
依托“玉兰精神”达成“三共识”
活动中,双方围绕“玉兰精神”的时代内涵展开深入研讨。海安中学以“广玉兰教师工作室”为载体,倡导教师如玉兰般“扎根教育、默默奉献”;南中医药学院则以“玉兰园一站式学生社区”为平台,打造三全育人新范式。
两校以玉兰为精神纽带,达成三点共识。一是文化育人。将玉兰的品质精神特质融入德育课程,通过主题班会、文化讲座等形式,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二是实践育人。依托玉兰·中药园,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三是创新育人。依托南中医海安籍学子,策划在海安中学校内开展中药资源普查,编写校本中医药文化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动手能力。
今年,药学院计划在南通多所高中布局“中药园”,开展课程共建、师资互访等活动,以招生宣传为契机,构建高中与高校“双高”对接的新型关系。接下来,药学院将继续以中医药文化为桥梁,深化资源共享、协同创新,为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