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Bulletin在线发表黄璐琦院士团队关于汉海昏侯墓出土中药地黄炮制品工艺复原的研究成果

发布者:卞雅琼发布时间:2020-11-18浏览次数:1680


 近日,我校药学院博士生导师黄璐琦院士团队在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Science BulletinIF 9.511JCR分区:Q1)上发表了题为Chinese ancient herbal processing: evidence of rice-steaming as the processing method of Rehmannia in Han Dynasty的研究论文。我校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培养的在读博士生朱慧为本文第一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院士、袁媛研究员为本文的通讯作者。

 2015年汉海昏侯墓西回廊(西藏阁)发掘出土的由木质漆盒盛装的疑似药材,经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单位判明为中药地黄和辅料层的复合体,是迄今发现的我国古代最早中药炮制品实物,其炮制工艺的复原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古代药物的炮制与应用历史。

 本研究基于地黄的炮制历史沿革考证,分别制备了鲜地黄、生地黄、蒸制地黄、米蒸地黄及砂仁蒸地黄样品,利用质谱分析等技术对汉出土地黄样品以及上述制备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出土样品中仅有9个化学成分被鉴定,其中地黄新萜B是地黄属的专属性化合物;同时HCA分析表明出土地黄炮制品与米蒸样品具有高度相似的化学特征。因此,认为汉海昏侯墓出土地黄炮制品最可能的加工方法为米蒸法,将我国蒸法及米辅料加工法的应用历史提前至公元前59年。为进一步揭示米作为辅料在蒸制地黄中的作用,通过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证实了蒸制时使用铁制容器会导致地黄样品中铁元素含量的显著升高,而采用米蒸法可以有效减少铁元素在地黄中的含量;代谢组分析也表明米蒸法可以缓解使用铁质容器对地黄成分的影响。评审专家认为“The resear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theory.”(本研究对中医药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清代以后,随着蒸制容器的改良,米蒸法在中药炮制中已很少使用。但这种古老制药技术演变流传而来的一种主辅料完美结合的食物烹调方式——粉蒸,带来的粉蒸肉等各地名菜早已家喻户晓。汉海昏侯墓出土地黄炮制品的本草考古研究成果将为古代炮制方法及功效应用的产生、消亡或传承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有关米蒸地黄的功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南中医药学院南中医药学院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