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汉董教授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
发布时间: 2017-05-02 浏览次数: 293

        2017427日下午,应谭仁祥副校长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资源和植物化学家孙汉董院士莅临我院,为全院师生作关于天然产物化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学术报告。本次学术报告在仙林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小剧场进行,由胡立宏院长主持。

        孙院士在报告中结合实例,对近10年以来国内科研机构、大学在天然产物化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做了系统总结,提出当前面临的挑战,指出今后该领域的几个具有发展潜力的方向。报告结束后孙老与师生进行了深入、热烈的探讨与交流,分享了他五十多年的选题、科研及培育研究生的经验。孙老对科研严谨的态度和执着的精神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位师生,激励着我院师生勇于攀登新的科学高峰!

 

 

 

         孙汉董院士研究简介:

        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唇形科香茶菜属、五味子科、红豆杉科、樟科、伞形科及地衣类等科属的260余种植物的资源和次生代谢成分,阐明了这些植物的化学物质基础,发掘了一些新的资源,发现了系列新骨架及新类型化合物1200多个,有开发应用价值的化合物20余个,发展了萜类化学,丰富了天然化合物的内容。率先发现并阐明了冬凌草活性成分冬凌草甲素、乙素的结构,揭示了冬凌草的化学成分和生物多样性,推动了冬凌草作为抗菌消炎和抗癌药物的广泛开发应用,创造的经济效益达15亿元;在云南天然香料和精油的生产和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经济效益达30亿元以上;研制的C-1铝材着色添加剂,填补了我国的空白并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治疗脑血管疾病新药注射用灯盏细辛酚已经完成了Ⅲ期临床,现已申报新药证书。

        迄至2016年,已在包括Nat. Prod. Rep.Chem. Comm.Org. Lett.Chem. Eur. J.J. Org. Chem.J. Nat. Prod.Phytochemistry等在内的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50余篇,其中SCI收录520余篇。出版专著4部,24项科研成果分获国家、中科院和省部级奖励,并荣获2008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在国内外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6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