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首次申办的香山科学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发布时间: 2015-05-25 浏览次数: 508

     2015年5月21~22日以南京中医药大学承担的国家973计划“基于十八反的中药配伍禁忌理论基础研究”为基础,由首席科学家段金廒教授作为申请人申请获批的山科学会议第530次学术讨论会“中药配伍禁忌与临床安全用药”在北京香山饭店成功召开。这也是我校首次申办的国家科技部香山科学会议。

    本次会议邀请了48位来自中医中药学与药理毒理学等多学科跨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与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天津药物研究院刘昌孝院士、中国药科大学王广基院士、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段金廒教授作为执行主席。

会议执行主席

    本次会议主题为“中药配伍禁忌与临床安全用药”,首先张伯礼院士和段金廒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中药配伍禁忌与临床合理用药”和“以十八反研究为基础构建中药配伍禁忌理论体系”的主题评述报告。配伍禁忌是药物联合用药不当,产生的与治疗目的相反的增毒/减效表征特点的一类不适宜配伍。中医最富于科学奥秘的便是依其药性、遣药组方,通过精当配伍以取良效。然而,若不能谙熟药性、配伍失当,则会适得其反,成为配伍禁忌,危及人命或延误治疗。因此,中药配伍的合理性制约着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药安全性问题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中药“十八反”是中医配伍理论体系中有关配伍禁忌的核心内容,以其为示范,通过构建适宜于中医药自身特点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方法与技术体系和深入系统的基础研究,将为揭示千百年来中医传统理论和临床经验用药禁忌的科学内涵,为中医药临床安全与合理用药提供指导,为丰富和发展中药配伍理论做出应有的贡献,也是中医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会议主题评述报告

    围绕基于体内代谢过程认识中药配伍禁忌科学内涵”的中心议题,天津药物研究院刘昌孝院士作了基于体内代谢过程认识中药配伍禁忌科学内涵”的中心议题评述报告刘院士在报告中介绍了经典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概念和研究难点,并指出正确认识中药药性对五脏调节作用及其作用规律,对于完善和阐释中药药性理论的科学内涵,更好地指导药性功效的化学及生物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中药现代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叶祖光研究员在“中医药特点与中药安全性评价的专题报告中指出随着中医药的广泛应用及其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中药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同时中药安全性评价工作也日趋受到中药行业和学术界的重视。解放军302医院肖小河研究员在“中药肝毒性的客观辨识与安全用药——以何首乌为例”的专题报告中剖析何首乌肝损伤的历史原因、客观真实性以及影响要素,提出构建基于“整合证据链”的中药肝损伤客观辨识模式和方法军事医学科学院高月研究员作了中药安全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专题报告清华大学李梢教授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中药配伍机理的专题报告中指出网络药理学适于阐释中医药整体特色,中药方剂的丰富实践则有助于推动网络药理学的发展。

 

    围绕“药物相互作用与中药配伍禁忌”中心议题,中国药科大学王广基院士作了题为“中药体内过程与代谢相互作用研究”的中心议题评述报告,报告中指出中药体内过程及代谢相互作用的研究近年来被逐渐重视,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王教授团队在多年的研究积累的基础上,面向中药现代化的实际需求并结合药代动力学的学科特点,创建了中药多组分药代动力学研究过程中的诸多关键技术并将其创新性的应用于实际。

    北京中医药大学高学敏教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修订任务中有关中药配伍禁忌的思考的专题报告中,强调了修订《中国药典》配伍禁忌的严肃性与必要性。报告中提出了关于修订《中国药典》配伍禁忌的几点思考,认为中药配伍禁忌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此研究应循序渐进,本着“成熟一个、推进一个、修订一个”的方式,以可靠、客观、公认的成果,为逐步推进《中国药典》配伍禁忌内容的修订、完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院长赵军宁研究员在“中药毒性理论的科学内涵与临床安全用药”的专题报告中,对传统意义的中药药性、毒性、毒性分级以及现代中药毒理学及中药毒性、毒性效应作了详细的介绍与比较,并基于中药特点的毒性理论提出了相应的药毒网络调控学说基于Microtox技术(微毒测试)评价方法。天津中医药大学张艳军教授作了基于病证条件的半蒌贝蔹及攻乌毒效表征研究”的专题报告提出“证候、病症特点是中药配伍宜忌的关键条件,在特定的证候、病症条件下,功效发挥过程中产生的严重不良反应是反药组合‘毒性’的主要表现”,进而可以明确中药配伍的宜忌条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讨论中,与会专家认为中药配伍禁忌理论是中药配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与理解中药药性的“七情和合”,是中医组方与中药配伍禁忌研究与转化应用的关键,必须开展国内多学科协同,利用现代生物学理论与技术方法开展多源多途径研究。

中心议题二评述报告与专题报告

     围绕十八反的中药配伍禁忌理论基础研究”的中心议题,南京中医院大学范欣生教授作了题为“中药配伍禁忌的历史源流”的中心议题评述报告。报告中对中药配伍禁忌的历史源流、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厘清在医学发展过程中中药配伍禁忌的发展、衍化以及配伍禁忌流传特点。中药“十八反”、“十九畏”是中药配伍禁忌的核心内容,并对中药“十八”的配伍禁忌特点从6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最后,对中药配伍禁忌理论框架构建提出设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林娜研究员作了题为“基于妨害治疗的中药配伍禁忌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的专题报告北京中医药大学钟赣生教授作了基于临床应用的中药‘十八反’配伍宜忌条件研究的专题报告;军事医学科学院王宇光教授作了人参藜芦配伍禁忌的毒理学发现和机制探索”的专题报告

     讨论中,与会专家认为中药“十八反配伍研究是中医药理论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十八反”配伍研究涉及中药安全性等重大社会问题,阐明反药配伍“反”的原因、条件、机理等配伍规律已成为中医药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心议题三评述报告与专题报告

 

     香山科学会议为国家高端学术讨论会,本次会议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首次申请获批举行的香山科学会议,科技处刘跃光处长与药学院唐于平副院长参与了整个会议筹备工作。会议的成功举办对于提高我校的社会影响力,促进了我校承担的国家“973”计划“基于十八反的中药配伍禁忌理论基础研究”目标的集聚,成果的凝练,理论的创新。对于提高我校科学研究水平,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次会议明确了中药配伍禁忌研究与临床应用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及国家层面的未来发展建议。会议成果将客观详实地反映给国家领导、政府有关决策部门、科技管理部门和有关专家,为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的制定和重大中医药科技项目的部署提供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建议

会议专家合影

 

 

香山科学会议

      香山科学会议是由国家科技部(原国家科委)发起,在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支持下于1993年正式创办,相继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工程院、教育部、解放军总装备部、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农业部等部门的资助与支持。第四届香山科学会议理事会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工程院、教育部、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农业部十个部门的代表组成。

     香山科学会议实行执行主席负责制,以评述报告、专题报告和深入的自由讨论为基本方式,会议报告与自由讨论时间大体为1:1~1.2。会议要求与会者在讨论中言简意赅,不宜过多展示过去已经发表的成果,而以过去研究积累为基础,涵盖最新信息,把握最新动向,发表新的见解。同时,鼓励对原有理论提出质疑,提倡发表不同意见,并提出有独创性的思考与见解。香山科学会议每年分两次公布全年的会议安排,每年11日发布上半年的会议安排计划,71日发布下半年会议安排计划。申请者可以集体或个人的名义申请召开香山科学会议。申请的会议主题经过同行专家评议后,由理事会最后审定。会议主题确立后,该主题的申请人、执行主席与香山科学会议的学术秘书共同磋商,确定会议召开的日期、中心议题、评述报告、专题发言与人员安排。

     香山科学会议主张学术平等,鼓励对原有理论提出质疑,提倡发表不同意见和提出非常规的思考,并不一定要求达成共识。会议期望,在宽松的环境和多学科交叉的自由讨论中,基于对已有进展的总结和评论,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剖析关键的科学前沿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探讨学科新生长点。

 

                                                                药学院

                                                             201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