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团队: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团队——中药发酵工程
发布时间: 2014-06-09 浏览次数: 999

一、团队基本情况
1、团队带头人简况
姓 名
潘 扬性 别男出生年月1964.1
研究方向中药化学和生物技术
联系电话86798185,13605192035E-maily.pan2006@163.com
所在单位药学院生物制药教研室、药用菌与中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学术任职中国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委员会药用真菌专业组委员、中国食用菌协会药用真菌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食用菌协会理事及药用真菌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评审专家
2、主要成员基本情况
姓 名出生
年月学位职称承担任务所在单位
潘 扬1964.1博士研究员中药发酵工程药学院
郑仕中1962.10博士研究员医学生物技术药学院
卞慧敏1958.11硕士研究员中药药理学药学院
江 曙1970.3博士副研究员内生菌与中药材药学院
陈 军1975.11博士副教授生物药剂药学院
张 芳1974.8博士讲师生物制药药学院
杨光明1974.9博士讲师中药化学药学院
刘学湘1973.10硕士讲师菌物药成分分析药学院
余 黎1974.3博士助理研究员中药药理学药学院
王身艳1974.11硕士讲师发酵物深加工药学院
潘自皓1981.8硕士研究实习员发酵技术药学院
张 弦1974.3学士助理研究员成分生物转化药学院
蒋亚平1958.11大专实验师发酵组合筛选药学院

二、建设情况
1、主要建立了中药固体发酵工程的平台,有一定的产业化能力;液体发酵工程的平台建设也能进行实验室小试规模的制备;
2、中药发酵工程技术发展中的关键技术——菌种的选育、发酵过程、终点判定、药理活性筛选和有效成分分离均有所突破,主要精力集中在研究发酵对毒性中药“去毒存效”方面,并将它融入中药炮制学,拓展了中药炮制的新方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3、新增加2名“海归”高级人员、3名博士作为团队成员,为团队学术造诣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4、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医药经济新的环境下的科研横向服务逐步走向正轨。

三、科研概况
1、优良药用菌种的筛选:拥有较为完备的贮藏设备,保存100多个药用真菌菌种。
2、中药发酵相关技术的研究:申报和完成相关国家级科研项目22项(其中主持7项)、部省级以上的科研项目19项(其中主持9项),获得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加相关的国内外学术会议52人次,发表有关学术论文135篇(其中SCI收载的22篇),发明专利授权与公开共18项(授权3项)。
3、新品研发:但团队研发的新药已有8个品种,超过20%的产品达到目前国际的先进水平。

四、学科建设
1、团队的研究开发人员总数已有13人,硕士学位以上人数达84%,博士学位以上人数为62%;
2、在内部开展了“中药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双向发酵——毒性中药炮制减毒的新途径”等专业培训活动;
3、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52人次。